汪洋夫妻两人的工作都特别忙,儿子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身体也不太好,儿子时常只不过一个人在家玩。现在到了上婴幼儿园的时候,才把他接回家来住。但近来儿子却常拒绝上婴幼儿园,他害怕与老师、小朋友接触,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说话,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看上去与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在婴幼儿园他整日惶惶不安,可是一回到家,和爸爸妈妈却有说有笑,没任何异常表现,只不过一见陌生人就非常害臊,常常不敢说话,躲在一边。通过心理大夫对他作了全方位检查,确定他的表目前心理学上称为退缩心理。
退缩心理是儿童紧急的心理行为问题之一,指孩子表现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去,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常一个人独处而无其它精神异常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有退缩心理的儿童尽管有上述种种特点,但他们在家却非常懂事,有礼貌,和大人也有说有笑,还能作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洗手帕、帮助摘菜等。做爸爸妈妈的总是不可以准时发现,常常会由于被误觉得是老实而未被看重,只有待上婴幼儿园甚至上小学将来问题才会暴露出来。
儿童退缩心理的形成与发生和后天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多方面原因长期用途的结果。教育方法不当,不但会使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状况,产生恐惧,还会从精神上退却,迫使孩子舍弃其他的心理防御形式,而仅仅采取退却方法进行适应。本来,与同伴交往是儿童掌握社会交往的要紧渠道,但有些父母总是忽略儿童的心理需要,特别是对一些体质较差的儿童,父母不只担忧我们的孩子会受欺负,而且怕孩子们在一块时会吵嘴、打架、或者怕孩子与其他儿童交往会学坏,因此就尽可能限制,当孩子提出要到外面去和小伙伴一块玩耍时,一直会说:不可以!缺少交往的孩子容易培养胆小、退缩、孤僻、内向、冷漠等不健康心理。还有些父母以封建父母式的态度对待孩子,忽略儿童喜欢活动,好奇心强,啥事都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生理心理特征,常常对其正常的提问或需要表示心烦,甚至强行阻止。孩子稍有过失或不遂心愿,就训斥打骂。如此,孩子成天提心吊胆,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此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形成自我退缩心理。
另外,爸爸妈妈本身的行为与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行为。有的孩子的爸爸妈妈本身就性情古板,生活单调,平常寡言少语,不善交往,极少参与集体活动,而仅仅爱好单独娱乐,如书法、念书、养花等。通过言传身教,也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沉默而内向。
对于儿童的退缩心理如不可以准时处置会紧急的影响他们的身心进步。爸爸妈妈和老师要正确地对待这类孩子,耐心教育并改进教育办法。对孩子既不过分娇纵,也不可以暴力,更不可以冷漠,要鼓励他们热爱集体,培养积极、热情和开朗的性格特点。尤其是作爸爸妈妈的要以好的风范去影响、塑造孩子。对已有孤僻、退缩行为的儿童,爸爸妈妈及老师都要耐心的逐步引导,使之与其他儿童打造信赖而亲密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改变退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