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1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的公众教育公平感调查报告发布,调查显示多数公众积极评价近三年来教育公平改变的情况,但仍有26.7%的公众对彻底治理“择校热”缺少信心,有24.3%的公众不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调查的地区为4个直辖市和26个省会城市的6000名18至60周岁的成年常住居民。(3月20日《燕赵都市报》)
这篇报道的标题是《超两成人不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经由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后,引起网友议论纷纷,大伙不禁感慨“念书无用论”正在抬头,并多方面、多角度剖析“教育改变命”为什么不让人信赖……
但且慢,别被新闻标题牵着鼻子走,别被报道的立场牵着鼻子走,大家先把事情搞了解——调查显示超越两成人不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对吧?姑且相信这个调查结果,但这也表明,有近八成的被调查者觉得“教育可以改变命”。假如这篇报道的标题换成《近八成人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将会引起什么反响呢?想来会完全不同。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年代,多达近八成的人认同一件事情或一个道理,何其难哉!近八成人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这个比率一定高于相信爱情的人数比率,甚至高于相信房价继续上涨的人数比率,当然更高于相信“现行高考考试规范没有地域不公”的人数比率。社会转型期,在各种观念的冲击下,在老百姓变成“老不信”的背景下,仍有近八成民众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何其难能可贵,何其叫人欣慰。
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年代,教育都是改变大家命的非常重要渠道。就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例,他当年在安徽当知青,随后参加高考考试,“我是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考试录取公告消息的”,可以想象他当时的激动心情。正是教育让他拥有了高学历,并通过不懈奋斗逐步成长为一个大国的总理。回过头来看,当年邓小平力排众议恢复高考考试是多么功德无量之事,它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乃至改变了中国的命。
有人可能说,时移势易,现在状况已大为不同。我对此的怎么看是,目前确实存在种种社会不公,譬如“拼爹”之风让一些努力念书而无权无势的人在就业角逐中落败,好像“拼念书”还不如“拼爹”。但,有资格“拼爹”的毕竟是极少数人,绝大部分人仍然是“拼教育”,何况,对于没资格“拼爹”的普通人来讲,不“拼念书”又能拼什么呢?教育未必肯定能改变每一个人的命,但教育毕竟切切实实地改变了不少人的命,假如没教育,大家就会失去改变命的机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家才一边批评社会不公一边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所谓“念书无用论”并没真的抬头,或者说此论并没多大市场。
近八成人仍然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期望社会不要辜负大家的这份信赖,期望种种社会不公可以被消除,让“教育改变命”在愈加公平的社会环境下得以更大程度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