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日期:2025-05-22     来源:www.sofacq.com    浏览:481    
文章简介:看点    当“鸡娃”式教育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现象,北美家庭同样深陷于此,并诞生了有史以来最“娇惯”的一代青年。外滩教育特约作者方也博士觉得,这类孩子尽管有着完美的履历和学术成绩,心理年龄却停滞不前。

 看点    当“鸡娃”式教育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现象,北美家庭同样深陷于此,并诞生了有史以来最“娇惯”的一代青年。外滩教育特约作者方也博士觉得,这类孩子尽管有着完美的履历和学术成绩,心理年龄却停滞不前。他们成年后进入大学和职场,同样面临不少问题,生活适应能力极差、内心脆弱敏锐,更依靠于爸爸妈妈提供经济帮助。当这类“鸡娃”的代价已经超越个人和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大家应该回归教育初心,养育出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年人。

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直升机婴幼儿教育,至今的精细教育乃至割草机爸爸妈妈,北美的“鸡娃”教育一路高歌猛进。

父母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成倍增加,孩子们的专长才艺学术日益精进,名牌精英大学的录取率却愈加低,整个社会深陷“鸡娃”内卷化的焦虑中。

那样,这类喝“鸡血”长大的孩子进入大学和职场后的表现如何呢?专家和媒体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娇惯”的一代,是长不大的彼得·潘(Peter Pan)。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这类青年有着完美的履历,优秀的学术成绩,光彩夺目的课外活动,但,他们的心理年龄却停滞不前,对生活的适应和承受能力极差,离开了爸爸妈妈的庇护和引导,他们常常不知所措,甚至陷入焦虑和抑郁之中。

可是毫不夸张地说,北美“鸡娃”教育养出了一代“妈宝男和娇娇女”。

心理学家 Jeffrey Arnett 早就在2000 年就已经指出,十八岁或者21岁不再是美国成年人的起始点,美国孩子的青春期延长了,从十八岁到大约30岁才是从青春期到成年的过渡期。

米德兰大学(Midland University)前校长,美国现任参议员Ben Sasse直指”鸡娃”教育是罪魁祸首,他在2017年《消失的美国成年人》一书中指出:

“大家的国家正处于成年危机,太多的孩子根本不了解成年人是哪种,或者如何成为一个成年人。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大家的错,由于大家没教会他们如何成人,大家的国家需要重建自食其力的文化。”

01

史上最娇惯的一代

根据北美文化传统,孩子十八岁开始走上独立的旅程,他们会离开家一个人居住,自己贷款支付大学成本,并且打工养活自己。

但,北美青年的这一经典形象,已经被“妈宝男和娇娇女”们彻底颠覆。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现在的北美大学校园里生活着不少生活很难自理的“巨婴”,他们不了解怎么样交朋友和选择会所,他们为洗衣服和家庭作业而烦恼,室友争吵或者公寓里发现一只老鼠,他们会报警或者致电爸爸妈妈求救。

弗罗斯特堡州立大学校长Jonathan Gibralter在媒体上声称,有父母过去致电他,需要帮助解决孩子跟室友吵架的问题。他深感无奈地说:“大家这里是大学,不是婴幼儿园。”

Julie Lythcott-Haims在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主任时发现,这类在激烈的角逐中崭露头角的青年,却没掌握大学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成生活活技能。

她在《怎么样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写道:这类青年习惯于在爸爸妈妈的建议或帮助下生活,他们依赖爸爸妈妈来安排与室友一块玩乐的时间,他们需要爸爸妈妈帮助找到实习工作,有人由于不喜欢室友或者饭店带酱的食物要回家,有人由于考试成绩得了B就感觉是世界末日。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他们不止是在生活上不能离开爸爸妈妈的“妈宝男和娇娇女”,他们的心灵也是既敏锐又脆弱,任何让他们不舒服的言语和思想,对他们来讲都是非常大的危险和伤害。

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一名学生建议将《伟大的盖茨比》标记为“可能让人沮丧”,缘由是书中有血腥和暴力场景。

法学院刑法教授解说强奸法时需要十分慎重,由于关于性犯罪的课程材料会引发不安情绪,甚至唤起某些同学的童年创伤,由此会遭到学生的投诉和抗议。

大学生在历史上过去是言论自由的拥护者和推进者,大学也一直是推崇种族、文化、思想多样性的圣地,伴随“妈宝男和娇娇女”的增多,大学的思想开放和言论自由已经遭到愈加多的限制。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这一代“妈宝男和娇娇女”们还是“啃老”一族,尽管美国历程了长达十年的经济扩张和创纪录的低失业率,他们仍然继续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经济支持。

2019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8至34岁的青年中,60%的人同意爸爸妈妈的经济帮助。

依据房产追踪公司Trulia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剖析,2015年,将近40%的年轻美国人与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或其他亲戚住在一块,这是自1940年以来最大的百分比。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作为史上最娇惯的一代,他们还饱受心理困扰,抑郁症和焦虑症比率大幅激增。

美国大学健康协会2017年调查,有21.6%的大学生同意焦虑症或者是抑郁症的治疗,这个数字比2008年高10.4%。

而2018年进行的年度调查显示,超越85%的大学生表示感到“不知所措”,而51%的人在过去一年中表示“事情没期望”。

02

将溺爱进行到底

这类心灵脆弱的青年,既不可以独立应付学习和生活,更没办法面对挫折和挑战,父母不敢放下,只能呵护和保护他们。

2019年《纽约时报》对18至28岁青年的爸爸妈妈调查发现,美国父母对成年子女孩活和工作的照顾和帮助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提醒成年子女学习上的各种期限 76%

为他们预约大夫 74%

向他们提供人际关系和感情生活的建议 42%

帮助他们筹备大学里的考试 22%

帮助撰写工作或实习申请 16%

确认孩子是不是按时上课或考试 15%

告诉他们以后要从事的职业 14%

通过互联网帮助他们找到工作或实习 14%

帮助写作论文或学校作业 11%

就孩子的工作问题,与孩子的雇主联系 11%

和教授或大学管理者讨论孩子在大学的表现或成绩 8%


昂贵的“鸡娃”教育不只耗尽了爸爸妈妈的资金和时间,也严重干扰了他们将来的退休生活。

bankrate.com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至少有50%的爸爸妈妈表示,他们已经削减了退休储蓄,以帮助成年子女。

因为没足够的退休基金,不少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人仍然在工作,依据美国《劳工报告》,尽管55岁以上的工人占美国劳动力的不到四分之一,但在2018年几乎占据了所有新工作的一半。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不只这样,大学和职场也无奈地加入了溺爱“妈宝男和娇娇女”的行列。

面对没长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大学校园不再是适者存活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版本的“亲子”关系:大学就像爸爸妈妈一样来溺爱学生,让学生感到安全,保证不让学生陷入困境和面对挑战。

当学生动辄以“情感安全”为由需要取消让人不适的演讲和课程材料时,校方一直会让步甚至还会道歉,耶鲁大学的校长Peter Salovey过去对学生抗议者致歉,并承诺将采取更多的手段来保护他们。

为了保护学生们异常脆弱的心灵,大学打造了“触发警告”机制,当课程材料大概引发学生不安情绪时,教授有义务给出事先警示,提醒孩子们有危险。学校还建设了“安全屋”,配置专业职员来帮助舒缓学生的不安情绪。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为了不让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失败而沮丧,保证学生都能顺利毕业和就业,大学还采取了不少手段。

一些大学使用了计算机咨询系统来引导学生的专业课程选择,该系统可以跟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度,向学生推荐最大概成功的课程和专业。

同时,大学生的考试分数愈加高,无论是常春藤盟校、小型文理学院、公立大学还是社区学院,A已经是全国大学校园中最容易见到的成绩。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这是杜克大学前教授Stuart Rojstaczer通过剖析来自400多个学校的70年的成绩单记录发现,A成绩的比率从1940年的15%上升到2013年的45%。

职场也在挖空心思适应和迁就这一代娇惯的青年,让他们可以更多地感受爸爸妈妈般的关怀。

因为爸爸妈妈影响着孩子的职业选择和决策,愈加多的企业让爸爸妈妈参与招聘过程,邀请爸爸妈妈参加面试,并向爸爸妈妈详细介绍公司信息。

普华永道专门举办公司实习生的爸爸妈妈招待会,著名汽车出租公司Enterprise Holdings Inc.为实习生和新雇员的爸爸妈妈提供信息包,目的都是让爸爸妈妈更多知道公司。

为了可以提升职员士气,一些科技公司甚至会邀请爸爸妈妈参加公司活动,谷歌 每年举行“带爸爸妈妈去工作日”活动,linkedIn Inc. 也有“引入爸爸妈妈日”。

  03

 “妈宝男和娇娇女”是怎么样产生的?

面对史上最娇惯的一代,不少专家指出“鸡娃”式婴幼儿教育是罪魁祸首,Greg Lukianoff和Jonathan Haidt在2018年出版的《娇惯的心灵》中指出,美国教育方法已经紧急走入误区,直升机一般盘旋在孩子上空的爸爸妈妈剥夺了孩子独立的的能力。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成长是一个逐步打造独立意识的过程,孩子只有掌握独立考虑和自主决定,才能应付将来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鸡娃”式婴幼儿教育摆脱了北美鼓励儿童独立的传统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对孩子的控制和保护。

这是在干扰儿童自主性和能力的进步,是在用父母的智慧和生活经验来替代孩子的独立考虑,目的是让孩子达成爸爸妈妈设计的生活规划。

父母潜心研究各类婴幼儿教育宝典,如饥似渴地倾听教育大咖的讲坛,挖空心思探听宝贵资源,为的是给孩子设计出一个最好学业和生活规划,还有精准到分钟的日程表。

当父母踌躇满志地筹备推行“鸡娃”策略时,第一遭遇的是孩子的抵抗。

从小有着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和远大追求的孩子毕竟不多,爱玩几乎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且他们未必理解精心设计的日程表对他们以后的意义,也没办法深刻领会爸爸妈妈的苦心和付出。

所以,“鸡娃”的第一步就是要驯服孩子,让孩子听从爸爸妈妈的安排。而“鸡娃”的过程就是不断压缩孩子的自由成长空间,让一个孩子不断交出和让渡独立主权。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鸡血打得越猛,对孩子的自由空间入侵程度越深,孩子的自由意志便被剥夺得越多。当孩子一步步陷入爸爸妈妈设好的完美布局中,也就一步步地丧失了独立意志,“出色的绵羊”就是如此生产出来的。

对天天奔走于每个课外班的孩子来讲,他们的心已经被彻底被驯服,他们极少有机会考虑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何人,以后想要过哪种生活。

这类被驯服的孩子还会被密不透风地保护起来,他们只须认真学习和练习就好,爸爸妈妈随时监督与保护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尽力不让他们遭遭到挫折、失败和风险。

无处不在的直升机爸爸妈妈随时筹备为孩子灭火,当孩子不可以入选学校会所、跟朋友产生争吵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会立刻出手营救;

倡导精细化婴幼儿教育的爸爸妈妈会花不少时间伴随孩子,从精神和情感上不断给与支持和鼓励,预防孩子有沮丧和不安;

割草机或者扫雪机爸爸妈妈干脆直接清除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和挑战。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鸡娃”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总是缺少独立意志,而且极少历程挫折和失败,当他们进入真实的世界会如何?

他们就会像一个没思想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巨婴,面对不确定和不可控的世界,他们惊慌失措,焦虑万分,他们仍然高度依靠爸爸妈妈。

Greg Lukianoff and Jonathan Haidt在《娇惯的心灵》中写道:这类青年被剥夺了面对风险的机会,他们都是风险厌恶者,所以他们内心脆弱、容易被冒犯。

直升飞机爸爸妈妈会介入孩子与朋友的冲突,这类孩子长大后,不了解怎么样应付和同学之间的争吵,不了解怎么样处置与同事或上司之间的矛盾,面对分歧和纠纷,他们第一想到的是求助爸爸妈妈。

由于没打造足够的自主意识,他们不了解怎么办问题,也没信心应付挫折和失败,无助、失望和恐惧让他们抑郁和焦虑。
2013年《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历程过直升机婴幼儿教育的大学生更高机率抑郁。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04

成长需要无忧无虑的“自由时光”

怎么样养育出一代坚强、快乐和有韧性的成年人?专家们觉得应当加大孩子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而“自由时光”则是一剂灵丹妙药。

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讲,拥有自由的空闲时间和玩耍机会,对培养强大的自我意识是尤为重要的。在没爸爸妈妈的监督和控制下的自由空间里,才是学习成人技能的最好机会。

Denise Pope博士在《Overloaded and Underprepared》书指出,课外兴趣班对孩子的成长固然要紧,但,自由的玩耍和嬉戏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应当保护童年的“自由时光”。

经典的童年历程是历险和游戏,孩子们放学后不会立刻回家,而是三五成群地玩耍嬉戏。现在的孩子,放学后要么在上课外班,要么就是在上课外班的路上。

当孩子们被剥夺了无人监管的游戏和探险时光,也就失去了一个人应付问题和自主决定的生活体验。不少专家指出,是大家毁掉了孩子成为成年人的机会。大家应当把自由游戏还给童年,把玩耍的时间还给孩子,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极其要紧的。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或许有人会说,那些在足球练习营、舞蹈班和机器人兴趣班的孩子,不也是在玩嘛。但,这种有大人组织和监控的游戏和真的的自由游戏的是不一样的,只有在没大人干涉和指导的自由时光中,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培养自主意识和自主权。

Peter Gray在2013年的《free to learn 》中写道:“自由游戏是孩子们掌握结交朋友、克服恐惧、解决问题并大体上控制自己生活的一种学习技巧。”

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不需要再听从大人的安排,可以根据我们的意愿,自己决订做什么和如何做;当小伙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他们需要自己想方法解决问题。

为了可以获得玩耍的乐趣,孩子们会自行掌握在群体中探寻各自的地方,会主动地提出各种策略来解决纠纷,日渐地,他们就会掌握人际交往规则,掌握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真的的自由玩耍,特别是各种户外的自由探索活动,或许还会遭遇一点小小的危险,当不再有大人的保护,也不再有大人可以依靠的时候,会更好地训练他们对风险的承受和应付能力,从而使他们有能力承担更大的挑战。

童年的“自由时光”可以培养孩子的决定能力,掌握面对挑战、逆境考验与轻微的危险,这类都是大学校园供不应求的成人技能。

青少年是最忙碌的人群,学业、课外活动、大学规划充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空闲时光是不多的。但,不少专家指出,必须要在紧张的日常挤出一点“自由时光”,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青少年面临着激烈的学业角逐和社交媒体的重压,他们在友谊和社交方面有不少困惑和挑战,轻松自由的时光不仅能够让他们缓解重压,也可以让他们想了解自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Denise Pope博士说,和儿童相比,青少年的“自由时光”有所不同,他们需要空闲时间来探索我们的兴趣,考虑我们的生活;他们需要与朋友一块聚会,一块去购物中心闲逛,来获得要紧的社交技能。

「北美“鸡娃”教育的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真的的成长源于真实生活,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在没爸爸妈妈监管和安排的“自由时光”中,好似沉浸在一个真实世界中,他们掌握独立,掌握面对不确定和复杂性,而这类东西在课堂上、补习班和兴趣班上是没办法学到的。

对爸爸妈妈来讲,把“自由时光”还给孩子是需要勇气的。在这个高度角逐的社会,将来又是这样不确定,“鸡娃”好像是抗击焦虑和获得安全感的唯一出路。

但,就像Julie Lythcott-Haims所说,即便孩子成功入读斯坦福和哈佛,也抹不掉入学军备赛留下的伤疤。

“鸡娃”的代价已经超越了大家所能承受的范围,特别是青年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大家真的应当回归到教育的初心:养育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年人。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